"認知不同的導火線,最常發生在那些地方呢?" |
有時會聽到朋友們分享他們對於室內設計的聽聞,最讓我們感到興趣的,反而不是其他設計師的設計作的有多好,而是設計師們與客戶之間,因為不同調(或認知的不同)而產生的爭議。這些寶貴的經驗,著實可以拿來作為借鏡。
通常不合的導火線,發生在幾個最常見的地方,我們列舉了解決方案供大家參考:
1.
認知上的差距—作不到預期的結果
這項大概是所有項目中,最常見的。直白地說,設計師就是無法像其他商品一樣,先把裝修作好給你看,再讓你決定喜歡與否。原因之一是,這樣的試作,金額過大,一般人亦無法負擔。所以,為了讓想法更容易被明暸,設計師只能透過圖紙或參考圖片,甚至於使用電腦繪製透視圖,來模擬未來的景象,以縮短彼此認知上的差距。最難的,就是在依客戶認可的圖面作出實體之後,客戶才說這不是他想要的,甚至要求重作不付款。這就未免不太合理。
如果客戶和設計師一起同意施作的圖面與作法,若將實體的作品推翻之後,要設計師吸收材料及製作費,設計師在成本的考量之下,雙方可能就鬧僵了。話又說回來,如果設計師完全沒有繪圖並溝通,則客戶就有權力要求設計師想辦法了。
解決方案:儘可能透過具體的相片或資料,縮小彼此認知上的差距。這並不代表設計師什麼都沒作,而是藉由具體的想法相互溝通。
2.
進度上無法配合—拖延時間擔誤了進住的時段
通常會發生在忙碌的雙方,例如,開會的時間一直喬不定,或者,每次開會均無法呈現有感的進度或製圖量,導致時間一直被延誤,進而造成雙方的壓力:客戶怪設計師不接電話,設計師怪客戶決策過慢,導致專案無法進展。
解決方案:設計師得在一開始就擬好時程進度表,供雙方備查,且甲乙雙方都需要共同遵守。不過,人畢竟不是機器般的精準,雙方都得容許些微的調整。
3.
費用與服務工作內容的相符性
費用的事,一直是「認知」的問題中,很大的一項。好的東西,大家都想要,但是,我們仍得遵循使用者付費的原則。記得筆者自家進行設計與裝修時,亦和大多數人一樣,遇到預算不足的問題,也許是眼高手低,也許是突發的狀況需增加費用,也許是漏估了一些項目,但是,無論如何,絕對不可能要這些服務你的人作白工,或者硬拗佔便宜。更不能夠抱著一個「用買國宅的預算,去得到豪宅的品質」的心態。
解決方案:不論是設計費或工程費,都需要在事先和設計師溝通清楚,不要怕麻煩。如果認為某個設計師收費不合理,即使他是你理想中的人選,你仍需要另謀他人。對於設計師而言,雖然作統包的利潤比較好,但仍需要將設計約與工程約分開簽,並在合約中載明雙方的共識。
4.
專業 V.S. 非專業
曾經有位設計師朋友說:「我的客戶對我提出的數個設計想法,他都不要,但是,一但問他到底要的是什麼,他說他不知道。」有些客戶會認為,設計師既然收了設計費,就得作到讓他滿意為止。持平的說,如果這位客戶一直不滿意該位設計師所提的方案,就提早解約了吧!結清費用後,再去找另外一位設計師,一直耗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利益。設計師無法了解你真正的需求,也許是程度不夠,也許他太忙…有太多原因了。
解決方案:試著找到符合你的設計師吧,不妨參考本部落格中的文章:「如何選擇適合你的設計師」。
對設計及施工品質,是必定需要要求的。關於這一點,負責任的設計師及其工班,是絕對在意的,原因有二:這是代表一個設計師的作品,另外,設計師也需透過好作品來建立口碑的。但是,如果現況條件不允許,亦別過度堅持了。比方說,某些設計風格需要較大的空間才能顯現其特色,如果你的某個房間面積不大,若硬要作出那樣的風格的話,可能會不甚相配的感覺,或者,你是被雜誌中的精緻的傢俱所吸引,而非空間的本質的話,此時,就得聽聽設計師的想法,是否可有替代方案了。
解決方案: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實際情況
Photo credit: House Ideas Magaz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