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12/6

設計費的收費依據為何?



"設計費收費的標準並無一定,但仍有市場行情在!"
 在選擇設計師時,尤其談到費用的問題,為什麼一般人很難知道這個數目字是怎麼來的?設計師的收費,一般分為三種:以小時的費率計算、固定費用、和工程造價的百分比。這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?更重要的是,哪一個對你是最好的?

雖然沒有一個單一的答案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問題,但是,隨著對設計費用結構計算的了解,你能够在同樣的基礎上,在可能僱用的設計師之間作比價(apple to apple),也就是說,當設計師A,是以小時來收費時,而設計師B另一個是基於工程造價百分比時,你可以知道他們的差別在那裡,或者,是否符合市場行情,當然,評斷時,仍得加上地區性的因素。

1.     工程造價百分比

設計費通常在工程造價的8%15%之間。因此,舉例,在一個耗資二百二十萬台幣的住宅的室內設計工程案,設計費約在一十六萬元至三十三萬元的範圍內。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?坦白地說,這與設計公司的規模,內部的管銷,以及在設計界的名聲有關係。

一個剛剛成立工作室的設計師可能只收取10%,因為他或她可能在業界仍屬年資較淺的,名聲也不夠,但他可能已有許多經驗。相形之下,你也能會得到更好的服務。另外一方面,年齡較大的公司,收費可能要達14%,因為它在業界較久,資源可能較多,在加上有較多的設計師作調配,大公司有固定的維修部門,有專人作為保固期間的客服,所以,一般如辦公室裝修的案件,通常會選擇此類的設計公司。

要記住的主要事情是,基於上述的架構,不同的百分比,代表不同層次的服務與工作內容。每一位設計師都會認為自己的收費是合理的,是在市場行情內的,並確保出價是有競爭力的,所以,消費者得作有依據的比較,而不是完全以金額的多寡來判定。

有些設計師喜歡以此種計算方式,來作為設計費,因為如果項目範圍有變化,他們就可以作費用調整,以彌補額外的工作。

2.     以小時費用計算

很少有設計師會這麼精準的在一開始就告訴客戶,某個案子會花多少小時進去,尤其是在最初取案且仍不知清楚案子的複雜程度時。所以,這個方式,通常會用在追加設計項目時才會用的到。比方說,一個大型的室內裝修工程案,設計及監造的階段,可能耗時好幾個月,甚至一年的時間。雖然設計費已於最初談妥,但在執行的過程中,若甲方不斷的修改設計與工作內容,導致設計公司必須付出更多的人力資源及工作時數。所以,設計公司會將設計團隊中的每一成員的時數算出,並乘以每一個成員不同的時薪,作為追加。可以肯定的是,團隊中,設計總監每小時的費用,一定會比專案設計師來的高,只是所投入的時間不同而已。

所以,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產生,通常在簽定合約時,都會加入這個項目作為合約的條文。和大多數以小時來計薪的行業一樣,每小時的費率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。

3.     固定費用

這就是一般大家所知到的,以坪數來計算的設計費,舉例,以台北市的行情來說,設計費每坪3,0008,000元很普遍,每坪超過一萬元的設計師亦大有人在。一般人喜歡固定的費用的原因,是因為他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到底有多少預算,方式又很簡單,也因為如此,設計師們最常用這樣的方式來報價。

收費的高低,沒有對錯,重點在於設計師的專業與服務內容,是否是客戶想要的。另外,亦提供一些評估的依據,讓初次找設計師的朋友有一個參考的憑借。所以,室內設計畢竟是高單價的作品,客戶方不能光憑直覺來選,而要有判斷的依據。再者,目前市場上並沒有絕對的收費標準,設計費亦不像送審的規費般的有固定標準且不得議價。

另外,就設計公司的立場而言,公司的年度支出是一個固定的數字,例如,固定成本(如人事、水電費、勞健保、僱主撥、營運管理、公司建置費用攤提等動成本(如車馬費、快遞費)的總和,在此前提之下,設計公司的設計費與工程報價,在能滿足這些最基本的支出字之後,才能打平。但,一般設計公司應該不會抓的這麼剛好,會多報一些,以好為來年作未雨綢繆的準備,畢竟,案源進來的時間與規模,是無法預期的。至於在打平的基礎上再賺多賺少,就看設計公司各自的策略了。

以台灣人喜砍價的習慣,有些設計公司會預留一些砍價的空間我們覺得這是一種心理遊戲,讓消費者有種撿便宜的「便宜又大碗」的心態。與其耗時在這種相互猜測,不如用在作好設計。消費者應該這麼認為,設計公司願意降低一些價格,是基於認為,該消費者有足夠的誠意要委託設計公司,同時,設計公司認為該消費者是一個合理的好客戶,這一來一往達到的互利與雙贏的局面,而不是砍價比價五家設計公司之後,再來五選一的狀態。 

對於收費架構,您了解更多了嗎?歡迎留言分享。

Photo credit: west elm